前言
天气渐凉,这几个行为正在损耗你的阳气!
白露是秋天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秋季清肃,阳气渐收,阴气生长,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白露过后,阴气就会开始逐渐加重,秋季养生要注重养阴扶阳。
虽已到白露,早晚的空气中也有了丝丝凉气,但是夏天的热却还没有散去。空调依旧吹着,来一根雪糕、一杯奶茶,这些看似爽到飞起的操作,却悄悄伤了你的阳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就如天与太阳,如果过度损伤阳气,则会导致百病丛生。
图源:摄图网
夏主生长,秋主收敛,秋季日照减少,气温逐渐下降。若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容易精神不振,产生悲凉的感觉,导致情绪低落、消极少言。
若阳气不能保护好收敛起来,随着深秋寒凉之气渐多,则导致邪气入侵,形成伏邪,缠绵难愈。
1
这些生活中没怎么注意的问题
正在耗损你的阳气
?白露天凉,温差大,贪凉起居不节,易受风寒湿邪入侵
夏天炎热,空调房里最受欢迎,室内温差过大,殊不知此时腠理开泄,容易受风寒湿邪入侵,损伤机体阳气。再加上现在社会以露为美,女性流行露脐(神阙)装,露腰(肾俞、命门)、低胸(膻中),露的地方往往是人体重要穴位所在,易受寒邪侵袭,损伤阳气。
现在很多人晚上熬夜工作、K歌、晚上去健身运动等,都是耗损阳气的行为。
《黄帝内经》指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图源:摄图网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体的阳气有卫护肌表的作用。太阳升起时人体阳气也开始活动,到了中午阳气最盛,夕阳西下时阳气随之减弱,毛孔也随之闭合。因此天黑后,人就应当停止活动去休息,以养护阳气、防御外邪;也不要扰动筋骨或接触雾露。如果违背了这一动静规律,身体就会日趋困顿虚弱。
?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过食生冷伤脾阳
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在《颐身集》中就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的意思,唯其外热内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阳,令人吐泻。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最常强调的饮食禁忌就是忌食生冷,其实就是为了固护先天的肾阳之本,后天的脾阳之本。
图源:摄图网
如何判断阳气受损:易恶寒怕风,在空调环境下喷嚏、流涕,颈部肩背容易受凉后出现紧绷感,平素天气变化则易感冒,脸色恍白,四肢易冷,饮食不易消化,易腹泻清水样便,老人腰酸膝软,少气懒言,精神疲倦,女性容易月经推迟,色暗多血块。若阳气受损日久,则容易出现阴阳两虚,此时症状则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中医师判断。
2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
该如何抓住白露节气补阳气?
?穿着:白露不露肩,秋凉勤加衣莫露脚
南北地区虽有差异,但气温降幅慢慢加大,换季穿衣最好厚薄搭配,爱美的女士们也当注意不要穿无袖、露背、露脐或短裙热裤等凉爽夏装以防受凉感冒。
广东流传着“白露不露肩”的谚语,指的是此时凉气袭人,不能再像往常一样露胳膊露肩膀了。此时日常起居应尽量少穿凉鞋,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图源:摄图网
?“晒秋”:晒背晒太阳
夏日里炎炎烈日,想补阳气却被烈日打败,当下阳光正好,大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晒秋”行动,对于久坐伏案的年轻人来说,景色可调节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晒晒背也可助督脉阳气,清扫空调寒气,调动身体阳气,可谓是天然艾灸呢!
图源:摄图网
?日常:用艾草来祛寒扶阳
《本草新编》云:艾叶“入脾、肾、肺三经。祛寒气而逐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可见除了祛寒外,艾叶还可祛湿,对于在初秋就被“寒气”困住的人群,尤为合适。日常可用简单好用的艾叶温灸产品——艾草热舒贴,有艾灸的懒人版之称,使用更方便快捷,随时随地,想灸就灸。
●配方以蕲艾为君药,配伍益母草、生姜、姬松茸
自有种植基地,道地艾草,从源头保证品质,搭配益母草、生姜、姬松茸等制成,以植物之力温通身体,扶正祛邪,更好缓解不适。
●持续恒温42摄氏度,8-10小时,体感舒适
运用热蒸汽发热原理,温灸的同时产生水蒸气温润肌肤,不用担心烫伤,可持续温灸达10个小时。
●一贴多用,搭配穴位贴敷更有效
下面几组穴位推荐给您:
●项背强(项背肌肉经脉牵强)、怕冷:大椎、百劳帮你
“低头一族”越来越多,工作繁重,不可避免的长期坐在办公桌前低头苦干,加上空调过冷,寒邪入侵,肌肉紧张,更是加速了颈椎病的形成。颈百劳是经外奇穴,具有疏经行气、通络止痛之功,善于治疗颈项强痛。配合大椎穴提升人体阳气,可驱寒助阳。
▲百劳穴▲
取穴法:正坐取穴。当我们低头时可在颈项部下面摸到有一高突的椎骨,用手按住并转动脖子则可感觉它也随之转动,该处就是第7颈椎棘突。以第7颈椎棘突为起点,上2寸(拇指背侧横纹为1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同前)则为颈百劳穴。
▲大椎穴▲
●腹泻拉稀:神阙、中脘
夏天食用冷饮、穿露脐装等,都从内部或外部损伤了脾阳,脾胃耐受变差,容易出现腹泻拉稀的情况。脾胃好则百病好,扶好脾阳是重要一步。
▲神阙穴▲
神阙是后天之源,神阙正为肚脐中央,中医学认为他就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清代的吴师机强调“中下焦之病,以脐疗作为第一大法”。其位置与消化系统的位置最为相近,因此,不论腹痛腹泻,还是胃胀胃痛,都可以取神阙穴治疗。
▲中脘穴▲
中脘是任脉之穴,具有调胃和中的作用。利用艾草的温性来祛脾胃之寒,补脾阳之虚最合适不过。
●恶寒怕冷、白带清稀:关元、气海
▲关元穴▲
关元穴也是自古的养生要穴,早在《扁鹊心书》中便有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可以驱寒。
▲气海穴▲
同时气海为诸气之海,艾灸气海可以激发全身气机,所以古人有言:“气海一穴暖全身”,利用艾草温性贴敷此二穴,可以达到激发阳气驱寒的作用。
●烦躁、易怒、入睡困难、虚火上冲:涌泉穴、三阴交
秋天主收藏,除了保护阳气之外,也要注意协助阳气敛藏,贴敷涌泉穴则可以引火归元,配合三阴交则以阴配阳,达到阴阳两补的目的,尤其适合秋天情绪易怒、入睡困难,容易出现牙痛、咽痛、口干等虚火上炎的情况。
▲涌泉穴▲
▲三阴交▲
▼国货铺推荐▼补虚扶正、温暖身体的艾草热舒贴
原价:¥59.9
爆款特惠:¥56.9元包邮
买2件减5元
或点击阅读原文带走艾草热舒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