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的最大危险是由创口被感染,打来那个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医院骨科周光前主任的讲解!
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肌肉、皮下组织损伤轻微。
第二度:皮肤被自外向内割裂或挤压破碎,皮下组织与肌肉有中度
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严重挫灭伤,常合并血管神经的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的处理窗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型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清创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侵入创内的细菌,最初仅停留在创口表面,此时创口仅受污染。在细菌繁殖和侵入组织之前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施行清创术,多可一期愈合。一般在6~8小时以内的新鲜创口,经过彻底清创,骨折大多数可一期愈合;12~24小时之间的创口,在抗生素保护下,仍可施行清创术,一般不应植入内固定物,创口是否缝合需视情况而定。若已有严重炎症,则不应做清创术。超过24小时的创口,感染难以避免,清创可摧毁已形成的感染屏障,使感染扩散,有害无益。少数情况下,气温低,污染轻微,虽已超过24小时,亦可考虑做清创术,甚至可以考虑缝合。
开放性骨折清创完成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患肢。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泼水给你缝抗毒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