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脑里做出大文章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开放性颅内损伤   发布时间:2024/10/2 11:52:47   点击数:
 侯立军近影。作者提供主人公心语:唯有瞄准世界一流,攀登军事医学高峰,才能不负官兵生命重托,不辱强军神圣使命。——侯立军成天捧着人的头骨做研究,这样的工作可能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却对一个个颅骨标本和模型“爱不释手”。为攻克颅脑战创伤救治技术难题,他扎根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成功完成数千例颅脑外伤救治,为我国的军事医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八一前夕,习主席签署通令为侯立军记一等功。喜讯传来那一刻,他正奋战在手术台上。颅脑创伤是现代战争中致死和致残率最高的外伤之一。我国的颅脑战创伤救治水平,一度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年,侯立军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开放性颅脑损伤专著。年,他远赴世界顶尖的德国洪堡大学和汉诺威国际神经研究所学习。在国外的那段日子,侯立军白天上手术台,夜里加班“啃”医学文献,只为掌握世界一流的战创伤救治技术,早日报效祖国。回国后,在当时模型缺乏、术例不足的条件下,侯立军除了出门诊、做手术外,把大量时间花在解剖和研究标本上。针对颅脑爆炸伤、开放伤、合并伤等特殊类型的颅脑战创伤,他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救治规范。年,一名年轻的士官遭遇车祸,其眼眶上裂骨折压迫动眼神经,脱眶下垂的左眼摇摇欲坠。侯立军小心翼翼地用微型磨钻穿过血管和神经间的空隙,把骨折的颅骨一点点磨掉,使动眼神经充分减压。术后第3天,这名士官受伤的眼球就能上下运动;一个月后,骨折愈合,左眼已能视物。年,一位飞行员颅底骨折并伴有颅神经损伤。侯立军在颅底盘根错节的神经和血管间抽丝剥茧,将一小段从面颊插入颅底、约4厘米长的“夺命”碎片完整取出,挽救了年轻战友的生命。如此“惊心动魄”的手术,对于侯立军来说不胜枚举。除了坚守在战创伤救治一线,他还牵头在全军组建颅脑战创伤救护单元,积极普及海战伤、训练伤救治技术。年以来,他先后19次承担军地重大应急救治任务。在第14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侯立军首次公布了他关于12对颅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成果。世界颅脑创伤学会前任主席罗斯·布洛克教授评价说:“中国军医的成功经验开创了颅神经损伤治疗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yxhmm.com/ystl/14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