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手臂起包怎么办如何预防

文章来源:开放性颅内损伤   发布时间:2020-8-31 19:49:47   点击数:
 

动静脉内瘘起包实为动脉瘤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中,动静脉内瘘起包的现象并不少见。从专业角度讲,这种鼓出的包叫做动脉瘤,年发表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和相关文献定义,动脉瘤的瘤体内径经常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倍以上、且内径大于2cm,发生部位可为内瘘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的静脉流出道甚至血管全程。

动脉瘤可无症状但危害大

自体瘘动脉瘤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4%~10%。专家提醒,患者往往忽视动脉瘤的存在,认为动脉瘤是正常的透析用血管管壁扩张,只是外观难看,并不影响使用;有些患者甚至会认为,动脉瘤的地方血流量大,对透析有好处。实际上,这些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动脉瘤内的存血量虽然大,但血流容易形成湍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出现局部炎症,产生疼痛;如果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血管,导致透析通路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建立通路,如果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透析通路,一样会危及生命。

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1.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2.吻合口过大,瘘口血流速度过快,压力增加,使瘘口局部易膨出。3.内瘘近心侧静脉血管狭窄。4.造瘘手术技术原因。5.选择肱动脉、股动脉等血液分流量大的动脉造瘘,吻合部易形成动脉瘤。6.内瘘过早使用,对血管损伤较大,血管容易膨出。7.穿刺技术不良,对血管损伤大,反复形成血肿。8.长期小范围反复穿刺,使血管壁损伤,弹性差、易膨出。9.透析后止血方式不当,绷带换扎止血过紧,容易发生静脉血回流受阻,使静脉压升高,形成血管瘤。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动脉瘤直径3cm或无破裂风险者一般不需手术,可采用弹性绷带保护,禁止在动脉瘤部位穿刺,避免皮肤感染、避免损伤。动脉瘤直径3cm且出现神经、其他静脉的压迫症状、瘤体感染或瘤壁薄易破裂者需手术。

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1.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不宜过早,至少4周,最好8~12周。2.采用阶梯式、纽扣式或扣眼穿刺法,由远心端开始往近心端走向,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使整个血管轻度扩张,不易产生狭窄。3.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动作要准确,避免刺穿血管侧壁或后壁,减少穿刺次数和血液渗漏的发生。4.透析结束后拔针动作轻柔迅速,并且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压迫,避免穿刺针割伤血管壁或皮肤。5.透析结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压迫位置要准确,加压力度要适宜,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为宜,以不渗血而且能触及搏动为宜。6.动脉瘤较小者,可用护腕保护,护腕不宜过紧。7.不要在动脉瘤上穿刺,保持动脉瘤处皮肤清洁干燥,动脉瘤发热、发红、肿痛现象明显时要及时就医。8.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作适当的肢体运动,对于内瘘血管扩张不佳者,可作握掌运动;造瘘肢体不可提重物、戴手表、手镯等,不要穿紧袖衣服。卧床时,避免长时间侧向造瘘侧,更不能使造瘘肢体垫于头下作枕头。9.控制血压达标且稳定。

结语: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动脉瘤就是生命线上的泥石流。保护动静脉内瘘预防动脉瘤要从早期透析开始,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科学穿刺和患者的高度配合,才能更好地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

文章仅供参考,涉及用药、食疗、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来源:CONLR康莱尔医疗声明:转载此文是为了将有更多有用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yxhmm.com/yfzl/8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