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橘红的亮色腾空而起,医院下沙院区宁静的上空,飞往宁波方向。
这是浙江大学医院下沙院区派出的金汇通航AW医疗直升机,医院接一名患者。
医院成为浙江省医院以来,成功完成的跨地区航空转运患者首航。
40岁的李先生是颅脑损伤后遗症病人,因病情需要,医院医院发出了紧急求助。
医院下沙院区评估病人情况后,各部门快速联动,启动空中紧急救援方案,用救援直升机为这位病人开启绿色通道。
早晨6点55分医院。
患者已准备就绪,被迅速接上直升机。
早晨7点04分直升机起飞返航。
同行的医院下沙院区急救医务人员迅速为病人救治,稳定情况。
早晨8点02分直升机降落在医院下沙院区停机坪上。
急诊医护人员快速奔向停机坪,将病人从直升机上接至急救床上,送往抢救室。
早晨8点02分56秒病人进入抢救室。
从接下飞机到进入抢救室仅用时56秒。
医院医院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航空急救通道,停机坪设置在离急救中心仅30米以内的距离,同时做到了从飞机降落点到急诊、到DSA检查、到手术室,一条线无缝衔接,最大化地实现飞机急救的价值。
停机坪周围目睹这一幕的人纷纷感慨,有人说:“一个送病人一个收病人,朋友圈几乎无时差地出现同一消息,不得不感叹,医院的无缝对接合作,救命真的是争分夺秒认真的事!”
黄金一小时”急救,为生命赢取时间医院院长蔡秀军:“结合航空、医疗、交通、消防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络,实现省内黄金一小时急救,真正发挥飞机急救的作用,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这也是医院着力打造“医院”的初衷。
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此次航空转运为进一步实现双向转诊开辟了新的渠道。医院之间、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不但有利于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赋能,促进医联体的形成,而且使航空救援发挥更大作用,资源高度共享,让老百姓对优质的医疗服务可及,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医院于年10月11日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医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浙江省内医院。自此,医院开始着力构建浙江及周边地区立体化医疗救援体系,建成运行基地——医院——起降点——医院四级架构,最终达到直升机紧急救援范围覆盖浙江省全境,打造省内“黄金一小时”急救网络,以促进全省乃至全国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能力及危重疾病救治能力的提高。
关于此次参与救援的直升机,医院下沙院区周道扬副院长介绍:“空中救援直升机内部设置已经具备了小型ICU的功能,能为危重症病人的转运提供急救保障。而这个病人本身气道狭窄,运送时对平稳性要求非常高,如果用救护车运送,路途颠簸,病人容易产生气道阻塞等风险,而用直升机,一小时内就到了,让病人少受了颠簸之苦,也更安全。”
AW是一架医疗构型的直升机,24小时停在医院下沙院区待命。所谓医疗构型,是指这架飞机的结构是专门为医疗救援设计的,跟汽车里的救护车是一个道理,拥有特殊配置。内有专门的担架放置区域,可以平躺身高1.85米以内的病人,它还自带供氧系统和支架,除颤仪、呼吸机、吸痰机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且都是国际认证的直升机上可使用的标准仪器。它的救援半径为公里,接到空中急救中心急救任务后,能够随时搭载医护人员即刻奔赴抢救第一线。
同时,医院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航空救援队伍,医院面向全院具备急救资格的医护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航空救援后备人选,经过专业培训、严格考核后,持证上岗,确保航空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来源:医院党政办
为航空救援速度点赞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