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医院手术室内,忙碌异常。胸外科副主任朱然面对手术台上的一名患者,不禁皱起了眉头。
“从医几十年,第一次看到这么重的伤啊”朱然介绍,这是一名外伤男性患者,胸部开放性损伤,同时还有创伤性休克、血气胸等症状。前胸、左上胸有三个伤口。而最主要的,是左心室破裂,断裂处仅仅有一丝相连。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凶险,可朱然在胸外科工作多年,太清楚这台手术的意义了。朱然说:“一般左心室破裂,患者已经可以宣告死亡了。因为,左心室的伤口因出血量大,缝合起来太难,医院又缺少专业的设备。我从医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重的外伤。”
此时,手术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家属们在了解病情后,也已经绝望。看着手术台伤一息尚存的患者,朱然的心在滴血。
朱然通知家属,想法设法从长春市请专家来吧,也许还有一线希望。患者的病情已经不允许转院了,耽搁也不能太久,随时都有危险。
随后,朱然也与医院的工作人员,求助所认识的专家。可是,没有一个愿意来的。对此,朱然表示理解。朱然介绍,一般做手术,如果没有99%以上的成功率,医生是不会做的。这个患者,医院有体外循环设备,手术成功率也就在20%左右。况且,还没有设备,所以成功率非常低。
乱。
没人愿意来了,林柏松来了。林柏松,男,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当晚,他做完一台手术,与同事在外吃饭。晚上10点多了,林柏松突然接到了辽源来的求助电话。在听清病情后,林柏松也是觉得很棘手。“一般左心室受伤,医院,所以这种情况我也没遇到过。”可是,没有迟疑,医院拿缝针、缝线等设备,然后找一位朋友开车陪同,迅速地赶赴辽源。
虽然路上想过患者的状况,可是一进医院的手术室,林柏松还是吃了一惊;“患者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多了,伤口仅仅有一丝相连,奄奄一息。最主要的是,没有趁手的缝针、缝线。”
林柏松带来的缝针缝线都用不上,整个医院都没有合适的。最后,林松柏只能选择了一种较粗的缝线,勉强能用。有了缝针缝线,可是没有体外循环设备,这个手术也很艰难。林柏松说:“因为有体外循环设备,可以让左心室暂时不出血,方便缝合。现在没有,只能搏一把了。”
林松柏清楚,这个手术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一次不成功,那患者就救不活了。他深呼吸了几口,静静地等待时机。终于,林松柏下针了,捕捉到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短短一分钟左右的缝合,手术室内的每个人都感觉像是过了几个世纪。缝合结束,伤口不再出血。林松柏的一颗心放下了:“这名患者活了!”
手术后,林松柏连夜又返回了长春。一周后,由于不放心患者的病情,他利用休息时间再次来到辽源。患者病情已经大为好转,拉着林松柏的手,激动地泣不成声。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林松柏赢了。有人事后问他,面对成功率几乎为零的手术,他为何要连夜去辽源,难道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吗?林松柏说:“我是医生,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病人。人命大于天啊,这是医生的职责。”
我们为好医生,点赞!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