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后,
从人体何处“下手”,
治疗堵住的血管,
是从脑部,还是大腿?
有一种神经介入,
是从手臂处开个针眼般的小口,
抵达血管狭窄处扩张,
恢复血供。
不久前,
龙岩60多岁的罗大姐(化名)
就成了这项技术的获益者。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梗
手臂开个小口手术
近年来,罗大姐反复出现肢体乏力,伴头部闷重不适,近一周症状明显加重。
罗大姐曾多方求医问药,均未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期家属多方听后,就诊于福建医院脑血管病科,完善相关检查发现,罗大姐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急性脑梗塞。经过详细评估后,脑血管病科陈文伙主任考虑颈内动脉狭窄导致的颅内供血不足。
陈主任评估患者病情后,选择创伤小,耐受性好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成型术。在手臂上开一个小口,局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短短数十分钟恢复了罗大姐颅内血供。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罗大姐即刻下地,行走自如。
5个国人约2人得脑卒中
桡动脉入路可治疗颅内血管病变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病,是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导致的急性脑损伤的一组疾病。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脑卒中病人万,其中新发脑卒中万,卒中死亡万例。也就是说,每5个国人约有2个人会得脑卒中,每5个人中有一个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国外大型研究表明,脑卒中后一年复发率为6-13%,5年的复发率高达50%。
脑血管科主任陈文伙介绍,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不断成熟,在急性脑卒中中的运用也越加广泛。
经股动脉入路是神经介入的传统方法,其优点是流程成熟、操作方便,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医院在介入手术中常规采用此方法入路。然而,股动脉穿刺,存在血管并发症较多,术后制动时间长,患者的耐受性差等明显不足。
医院将桡动脉入路纳入治疗颅内血管病变的常规手术。相比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更容易压迫止血,入路相关并发症低,术后舒适度高,可以早期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为患者节省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