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广泛流传关于的新闻。
事情源于6月26日,一位网名叫”淼淼“的妈妈,在网上分享了她的悲痛经历:“我本意是带娃娃去见世面,去认识大海,去放松开心,却让我这个妈妈永远生活在悔恨和自责之中……”
6月初她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去海口游玩,并下海游泳。本应是非常开心难忘的一次旅途经历,结果却让她后悔万分,痛不欲生。
原来从海边回来后没过两天,6月9号孩子开始发烧,烧到39度,医院检查,没有找到病因,以为是常见的扁桃体发炎,只按照常规服用了退烧药。
本以为会慢慢好转,未曾想后面又连续几天反复发烧,一直持续到6月14日,中间做了各项检查,仍然没能查出病因,但孩子一直持续发烧,于是在6月15日医院。
这时孩子的病情更严重了,除了发烧还出现了头痛、嗜睡、并伴有严重呕吐,血压、体温持续下降,很快出现了意识不清,陷入昏迷状态。于6月19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6月21日凌晨6点,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
医生告诉孩子妈妈,根据CT结果显示,孩子颅内压很高,脑部组织损伤严重,可能要面临开颅手术,但因为孩子目前的状态很不好,手术风险很高。另外,还发现孩子后脑有一块不明浑浊物,医生分析可能是肿瘤或脑组织坏死,需要做腰椎穿刺,取脑脊液进一步检查。
6月25日,孩子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出来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孩子感染的竟然是“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最要命的是这个病,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死亡率非常高。
孩子妈妈说:“目前孩子状态很不好,又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每一分钟对我们来说都是折磨。本来不想写了,但因为这个病确实罕见,造成的危害太大,希望引起宝妈们的警惕,小心呵护孩子的生长,警惕食脑虫。”
什么是食脑虫?
食脑虫官方名称“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微生物。平时生活在温暖的淡水和土壤里,泳池,江河里,还有森林里,腐烂的树木、叶子里,淤泥,沙子里。存活温度25度以上,42度的时候繁殖力最强,所以感染往往多发生在夏季。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澳洲医生发现食脑虫以来,全球感染人数不超过例,其中美国截止年,至少有人感染,活下来不到4人,死亡率高达97%。而中国从70年代的出现第一例食脑虫案例以来,正式报告的案例中,没有一位幸存者。
那么,问题来了,食脑虫是怎么进入人体的呢?
当人们在疫水里游泳、潜水时,不小心鼻子呛水,就可能导致食脑虫感染。之后它会顺着鼻腔的嗅觉神经,一路进入人的大脑。
感染食脑虫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感染之后,会面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失去嗅觉
当食脑虫进入鼻腔,接触到人的鼻子粘膜后,它就会钻进人的嗅觉神经,抵达嗅球后,首先会吃掉上面的组织,大约5天之后,人会失去嗅觉和味觉
第二阶段:精神发生错乱,身体可能出现痉挛
这时食脑虫已移动到大脑的其他位置,吞噬掉中枢神经外部的保护层。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到并发起攻击,被吞噬的地方会产生炎症,具体外在发现为头痛、恶心想吐,以及脖子发僵。因为脊髓周围已经肿胀,没办法收缩脖子上的肌肉。随着食脑虫的继续深入,人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产生幻觉和痉挛,直到整个大脑都被感染
第三阶段:呼吸衰竭
虽然食脑虫会啃食中枢神经的保护层,但真正死亡原因,并不是脑组织少了一块,而是身体为了对抗感染,导致的发炎和肿胀(如脑膜炎),让人的头骨承受极端压力,最后迫使脑干和脊髓相连的地方被切断,出现呼吸衰竭。
那么如何才能防范食脑虫感染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尽量不要在不干净的水里游泳或洗脸。
2、游泳时尽量避免潜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气等容易造成鼻腔进水的活动。
3、游泳时戴好鼻夹等防护用品。
如果近期在温水中游泳玩耍后出现发烧、头疼、颈部僵硬和呕吐的现象应及时就医。
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当孩子生病时,作为妈妈恨不得自己替他承受疼痛。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保护自身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