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精选丨颅内占位性病三例

文章来源:开放性颅内损伤   发布时间:2018-1-5 19:30:15   点击数:
 医途用户:春夏秋冬关键词:松果体区畸胎瘤

松果体区畸胎瘤1例。

医途点评

松果体区畸胎瘤是松果体瘤其中一种,发生率仅次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所谓的松果体瘤是指包括发生在松果体部位的一组新生物,并不是单一的肿瘤。由于发生在这一区域的肿瘤在影像学上特异性不明显,难以做出肿瘤间的鉴别诊断。但不同的肿瘤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明显不同,因此若能在术前做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松果体区肿瘤在儿童发生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5%。(1)生殖细胞瘤: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50%-7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内部很少有低密度区,钙化常见且清晰,MRI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2)畸胎瘤:发生率仅次于生殖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不同,其是由内、中、外胚层衍生而成,内部可含有上皮、骨骼、软骨、牙齿、毛发脂肪等成分,因此CT上肿瘤内部密度/信号欠均匀,可见高低混杂密度影,MRI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部见到脂肪成分有利于诊断。

松果体瘤组织类型多样,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抓住病变特定的发生部位及较高的钙化率,以及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通过CT和MRI的综合分析,还是可以得出最终诊断。相对于CT检查,MRI在评估肿瘤确切部位、累及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改变等方面具有优势。

医途用户:DAHAI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分享一例典型的髓母细胞瘤。

医途点评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的胚胎性恶性肿瘤,约占颅内神经上皮肿瘤的4%-8%。按照年WHO最新的脑肿瘤分类,将髓母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并列。之前是将其归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多在20岁以内,男性多见。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容易突入第四脑室。少数病例发生在小脑半球。本病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脑脊液转移。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容易忽视漏诊。

髓母细胞瘤以实性为主,其内及周围可伴发囊变、坏死,病灶越大越易出现。本病CT表现为小脑蚓部的肿块影,突入第四脑室,边界较清楚,平扫大多数呈略高密度,病变内部钙化少见,这点可以与室管膜瘤相鉴别。肿瘤周围可伴有水肿征象。由于髓母细胞瘤血供丰富,因此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明显。阻塞第四脑室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MRI表现为长T1等长T2信号影,肿瘤若合并囊变、出血则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变大多数明显强化。DWI序列显示病变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儿童后颅窝中线区实体肿物,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大多为髓母细胞瘤。本病主要与室管膜瘤鉴别。室管膜瘤发病年龄无特殊性,可发生在幕上区域,钙化多见。总之,髓母细胞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临床上不难诊断。

医途用户:春夏秋冬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典型表皮样囊肿,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并塑形向桥前池生长,弥散受限。

医途点评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本病发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4%,占颅内肿瘤的2%-3%。表皮样囊肿常发生在中线或中线旁,发生在桥小脑角区占50%以上。由于在桥小脑角区空间较大,肿瘤常沿缝隙生长,有“钻缝匍行”的特点,形成不规则形或塑成脑池形。本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表皮样囊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FLAIR上,表皮样囊肿囊内可见较多絮状稍高信号影,部分病例可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或囊壁轻度强化。少数病例不典型,在T1WI、T2WI呈混杂信号影,是由于病变内部多种成分的存在所致。T1WI呈高信号则代表病变内部含有较多的角化物及高蛋白成分。表皮样囊肿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与其他脑内肿瘤存在信号差异。因此,DWI序列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部分学者认为DWI高信号是由于肿瘤内的鳞状细胞呈层状排列,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限制了扩散的缘故。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蛛网膜囊肿鉴别,蛛网膜囊肿DWI呈低信号,这是因为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袋状结构内,其内细胞外水分子运动相对自由。总之,表皮样囊肿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DWI及T2FLAIR序列有利于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yxhmm.com/jbtz/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