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温箱旁补心成功救助早产龙凤胎专家

文章来源:开放性颅内损伤   发布时间:2025/3/11 10:11:17   点击数:
 央广网武汉7月1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出生时胎龄29周,体重克,严重窒息,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日前武汉一对早产龙凤胎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和精心呵护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近年来高龄产妇的增多,出现早产儿、高危儿的风险增大,专家提醒家长在早产儿出院后需坚持定期随访,减少患病几率。 龙凤胎姐弟早产手术室上演生死救援今年46岁的秦女士(化名),年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怀上了龙凤胎。由于秦女士是高龄产妇,还患有慢性高血压、妊娠重度子痫等基础疾病,两个宝宝在秦女士肚子里“住”得并不安稳。5月14日中午,姐弟俩在妈妈肚子里仅仅待了29周,便提前来到这个世界,出生时均存在严重窒息。华中科技大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医生在手术室立即对其进行了气管插管、胸外按压、注射肾上腺素等施救措施。但窒息复苏成功只是第一关,窒息所导致的并发症还需继续治疗,同时由于姐弟俩胎龄小,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抵抗力弱,生存能力低,还必须闯过呼吸关、循环关、营养关、感染关等层层关卡才能生存。在医院新生儿科护理下的龙凤胎之一(央广网发医院供图)姐弟俩进入新生儿科后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逐渐平稳。“但到第三天,姐姐呼吸情况突然变坏,并发肺出血。”该院新生儿主任陈玲介绍称,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是早产儿常见合并症之一,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可导致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产生一系列临床危害,如充血性心衰、机械通气难撤机、肺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喂养困难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肾损伤等,严重者危及生命或导致远期后遗症。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医生们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在床旁对其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手术,这对手术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动脉导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血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就像电路出现了短路,必须把它关起来,才能让孩子的心肺循环正常。”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军解释道:“孩子的血管细,手术视野小,我们的动作必须轻柔,哪怕手稍微一抖,都可能引起大出血,手术还可能引起周围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这些对于早产儿来说是致命的,手术中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失误。”6月3日,经过紧张又快速有效的术前准备,手术在孩子的温箱边有条不紊地开展,半个小时后,医生成功结扎了姐姐的动脉导管。术后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治疗和护理下,姐姐顺利度过了手术后心脏低排血量、肺部复张、感染等难关,于手术后第6天,成功脱离呼吸机,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弟弟的各项指标也均正常,姐弟俩已于7月15日出院。早产儿出院后,坚持随访很重要据陈玲介绍,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儿无症状,1岁内可以自然闭合。但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特别是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可以诱发一系列严重临床危害,手术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大大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今年以来,医院新生儿科共开展床旁动脉导管未闭微创结扎术4例,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孩子痊愈出院,大大减少了早产儿后遗症的发生率。随着生殖技术发展和围产医疗救治水平提高,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产妇年龄越大,早产儿、高危儿越多。作为国家重点专科和湖北省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每年收治的极小早产儿达数百例。“早产儿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结束,出院后随访十分重要。”陈玲提醒。许多早产儿出院时还存在营养风险、体重偏低、发育落后等。一岁内可塑性很强,坚持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效果很好。“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能吃能喝、看上去健康,就放松了警惕,可能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后面需要家长、医生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而且效果很可能不理想。因此,早产儿坚持出院后定期随访很重要。”她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yxhmm.com/hbyx/1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