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舌头口齿不清,可能是大脑这个区域

文章来源:开放性颅内损伤   发布时间:2025/2/9 11:39:00   点击数:
 “构音障碍”这个词乍一听就给人一种高端的感觉,其实换成大众所熟知的另一个称呼,大家就会发出一声“嗷!原来是它!”的惊叹。构音障碍的乳名其实就是“大舌头”。听到大舌头,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这可是语言障碍家族的“元老”之一,如果语言障碍也有排行榜的话,大舌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三甲。从广义上来讲,大舌头的范围可以涵盖整个构音障碍谱系,包括功能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认知性构音障碍和听力性构音障碍。以上类型的共同症状就是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发音方式错误。造成每种构音障碍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器质性构音障碍是因为发音器官异常或功能缺失,认知性构音障碍的原因是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闭症,听力性构音障碍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听力损失引起的,而功能性构音障碍(即狭义的大舌头)患者器质无病变,但存在着各种发音问题。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构音障碍,人类的语言功能绝对离不开大脑。人类大脑中有一块区域是专门负责语言功能的“语言中枢”,这块语言中枢负责控制人类进行思维和和意识等高级活动,并进行语言的表达。语言中枢分为几个区域,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运动性语言中枢负责说话,听觉性语言中枢负责语言理解,书写性语言中枢专管写字、绘画,视觉性语言中枢负责阅读。今天我们重点来讲一下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也叫“布罗卡氏区”,这个区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提供语言的语法基础言语的动机和愿望可以看出来,布罗卡氏区不仅负责发音器官的工作与配合,还是语法的发源地。如果这个区域受到损伤,那么患者不仅会出现发音困难、说话不清的症状,还会导致语言含混、逻辑混乱,甚至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即很少主动说话和回答,语言经常带有模仿性质,被动说话是常态。布罗卡氏区在1-3岁时开始发育,直至10-12岁基本发育成熟。在语言发展黄金期,布罗卡氏区异常灵敏活跃,这也就为后来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从儿童开始学习说话开始,布罗卡氏区就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接收外界声音信息时,会自动将母语贮存在该区域,并加以理解和应用。该区域的灵敏度与年龄成负相关,这就是为什么专家、医生都在强调儿童0-6岁期间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了。除此之外,人类大脑中经常出现的“内在声音”也是在布罗卡氏区完成的。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脑子里总是会浮现相关的声音或画面。比如当你在减肥期间想吃冰激凌,脑子里就会有声音说到“管住嘴!会长胖的!”;当你要上台演讲时,台词会在脑袋里默念出来。这个声音就被科学界成为“内在声音”。一般人的脑袋里都会有这种声音的存在,听力障碍人士也有,只不过他们脑中浮现的是手语画面。综上所述,布罗卡氏区受损就是大舌头形成的原因之一。其实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导致说话不清、发音不准,只是在根源上千差万别。这就提醒矫正师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语言矫正手段,以达到期望的治愈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yxhmm.com/hbyx/14911.html